“小伊甸”--是幻境,更是回归

"Little Eden" - a fantasy, but also a return

徐汇区永福路59号,

闹市中的清幽一隅。

曾经的“修道院公寓”此刻正化身为小小伊甸园。


640_看图王.jpg


640 (1)_看图王.jpg


640 (2)_看图王.jpg


640 (3)_看图王.jpg


由留英新锐艺术家程之初倾力打造、集绘画及装置艺术为一体的《Little Eden 小伊甸》个展正在展出。


一年前突发奇想地开始了一个植物项目:在一顶苍穹下创建一个迷你丛林;它拥有独立的生态循环,任其自由生长,取名‘小伊甸’。


某一天,‘小伊甸’里忽然生出了两朵蘑菇,这让我感觉到这个小伊甸仿佛有着灵性,在迷你丛林中或许还栖息着神秘而鲜活的生灵。


我的绘画《小伊甸》就这样应运而生了。画中的小伊甸里,还栖息着章鱼姣和羊蝎仔,神秘而奇妙。”


谈到《小伊甸》的创作伊始,程之初这样侃侃道来。


640 (4)_看图王.jpg

新锐美女艺术家程之初


在此之前,之初的创作围绕着“饮食男女”展开,以“食”和“色”为主题,以“性”为语境。


640 (5)_看图王.jpg

程之初绘画作品:《小笼包》  布面油画  180*180cm


‘饮⾷男女,⼈之大欲存焉。’--⾷和性是人类保有最本能的欲望。


饮⾷文化自古流传至今,已由原始的、小众的、地域性的文化, 逐渐成为Guy Debord在 《景观社会》里提出的商品化和大众媒体化的对象;他指出“所有直接的存在,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。”大街⼩巷的餐厅、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美⾷秀、随处可以买到的⼟特产...可是你吃不到从前那样的胡萝⼘了。你可知道三⼗年前的胡萝⼘是怎样的甜美鲜脆?在景观社会下,缺乏真实性使得人类感知受到影响。


而谈及性——避⽽不谈,是当下的主流社会现象。舆论的评判和指点不遗余力地划出⼀条尴尬的界限,蜻蜓点水还是泛泛而谈,指代隐喻亦或直接露⾻,只要开⼝便是给人格上了赌注。性还以多种衍伸形式在社会中存在,男⼥的平等、国家政策、违禁⽂化、社会孤⽴性、 回避与拒绝、抑制本能的思想和厌恶。为何?性是生命的开始,本不该美好吗?


之于我而言,饮食和男⼥不仅是创作素材和其社会景观,更深刻的作用是诱发观众的感知,以一⽚光晕、⼀缕⾹气、一阵清甜、⼀床柔软、⼀声呢喃唤醒⿇木的本能,激起沉睡的欲望。在⾯目全⾮的世
界⾥,存在这样⼀个不真实的场景,活着⼀群真实的⼈。”


--程之初


640 (6)_看图王.jpg

程之初绘画作品:《骑牛尾骨的男人》  布面油画  70*120cm


640 (7)_看图王.jpg

程之初绘画作品:《山图》  布面油画  29*40cm


英国UCL斯莱德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Jayne Parker这样介绍程之初的作品:“在她的画中,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食物丰富的质感:西瓜冰凉鲜冷的血红果肉,丝滑如绢的豆腐,粘腻澄黄的蛋黄液…同时,画中常常出现一对男女,探索微妙的人物关系。人类身体感官的探索,体现在画面中的食物、落入空间的光线与人体的触碰间。如此看来,光是感官触觉的替代。有时候这些场景发生在庭院、卧室,甚至有更为抽象的表现,比如在生亚麻画布上,漂浮着半个蛋、一个丛林。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而著名画家、美国加州大学博导教授徐纯中先生则这样评论:从之初独到的视角中,我们需要随之重新审视历史沿袭艺术的一切规范。她把稀松平常的饮食文化,融入人性本能的领域。将司空见惯的事物和人体,放大构成巨大画面的刺激感官盛宴,以崭新意象呈现。不能不说是一个超界绘画的突破。她的每幅画都隐藏着艺术家的个人语言:坦诚--返璞归真,探寻和接近人性的本质画。之初的作品有广泛启示性。”


小伊甸,是幻境,更是回归。